Saturday, March 12, 2016

帶子上班:「該怎麼辦就怎麼辦」的困境

前一陣子討論的很熱烈的是余宛如立委提案的帶子上班,先是跑出了蘋果小編的酸言酸語,後來案情急轉直下,多數網友罵小編腦殘,並大力支持立委的提案,好像帶子上班才是跟歐洲一樣進步文明的指標。但如果不去思考帶子上班背後代表的到底是什麼值得堅持的原則和可能帶來的副作用,其實就跟「窮人去死」的實驗一樣:壓迫的情形沒有改變,改變的只有受壓的對象。
我雖然希望提案能夠成功,但也同樣擔心這項提案會不會加重社會加諸於女性作為為母親的性別壓力,還是這項提案的成功可以成為父親也可以帶子上班的跳板。除此之外,這項提案是否合於實際需要,其他選項如公共托育是否需要介入、或是父母都得「上班」到底是不是正常等等問題,都不是二選一的投票就可以解決的問題。
父母雙薪與否、孩子應該誰顧、家庭中的性別角色、家庭(照顧、相處時間)的重要性、企業雇主的角色與責任,政府是不是用公共托育等社會福利(甚至還得拉許多NGO下水)來幫資本企業擦屁股等等問題。
這背後的千絲萬縷,都是在台灣所謂「不會賺錢」(註)的哲學(經濟哲學、社會哲學)、社會學(權力研究、性別研究、階級、經濟)、文史研究等等專業的人有能力、有責任義務來做的。
柯P語錄紅了之後,最常聽到的就是「該怎麼辦就怎麼辦」,但事情從來就沒有所謂的「該怎麼辦」,所有的該怎麼辦,所有的知識都是討論、鬥爭的,如果沒有經過這些思辯和辯論,就很容易使「該怎麼辦」的決定權落入某一群「會賺錢」的人手中。
台灣需要給社會、哲學、文史專業人員真正盡到他們的責任(do their jobs),要讓他們有機會真正盡到責任,就要給他們相對的位置(position)與回饋($$$),成為國家社會運作的框架與基礎,同時平衡「賺錢的人講話大聲」的一種畸形卻普遍的社會現象。
註:台灣對於文史哲學或社會學,甚至包括生態學,好像都有一種覺得很重要,又不知道哪裡重要的回應。舉例來說,當我說我讀生態所時,大家就會說「喔,生態現在很夯耶」然後就沒了下文。另一個例子是,大多數家長如果聽到孩子要讀的事上述領域科系,往往都抱著懷疑,只能用「孩子喜歡就好」來說服自己,有能力的甚至就默默地幫孩子存一棟房子或或準備一筆存款。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